說起民族英雄,人們會自然想到中國歷史上的岳飛、文天祥、戚繼光、鄭成功、林則徐等英雄人物,他們在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壓迫的斗爭中,不畏****、不怕犧牲,作出了杰出貢獻,因而為后人所景仰。還有一類人物,他們雖然沒有馳騁沙場,收復國土,沒有抗擊倭寇,英勇獻身,但他們確實為本民族爭了光,使本民族名揚海外,他們也是民族英雄,李小龍就是這樣的英雄。 李小龍( Bruce Lee ),原名李振藩,生于1940年11月27日,卒于1973年7月20日。他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他為現(xiàn)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一代武術宗師,功夫電影巨星。他是將中國功夫傳播到全世界的第一人,是打入好萊塢的首位華人。他革命性地推動了世界武術和功夫電影的發(fā)展,他將Kung Fu(功夫)一詞寫入了英語詞典。李小龍是中國的驕傲,世界的偶像。 最近中央電視臺熱播的《李小龍傳奇》創(chuàng)央視八年來最高收視率,被專家稱為“掀起中國電視劇史上的第六次收視熱潮”。該劇塑造的李小龍形象給我留下三點極深的印象:一是李小龍始終堅守一個信念,那就是為中國人爭光。他在讀大學時就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后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館授徒。他最不能容忍的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藐視。每與強手比武獲勝,他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中國人”。他用自己的鐵拳,一洗中國人“東亞病夫”的恥辱。二是李小龍勇于破除兩個陳見,即中國武術的門戶之見和秘不外傳的淺見。李小龍從實戰(zhàn)出發(fā),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國拳等技擊術的優(yōu)點和特長,總結多年的經驗,融入中國道家哲學,自創(chuàng)了一種拳術——截拳道,并設館廣為傳授,宣揚真功夫,首次打破了中國武術的封閉局面。三是李小龍奮力創(chuàng)造三個奇跡,即與傷病抗爭、宏揚中華武術、發(fā)展功夫電影。李小龍在奧克蘭與黃皮小子對決中,造其暗算,身負重傷,被醫(yī)院診斷為終身癱瘓,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實行超強度鍛煉,終于從輪椅上站起來,繼續(xù)邁進武術生涯。他先后主演或自編自導自演五部電影名作,還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他是一個罕見的、同時腳踏武學和電影兩座高峰的世紀巨人,是唯一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的華人。李小龍以其頑強的斗志、超人的智慧、絕世的武功、精湛的技藝征服了世界,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電視連續(xù)劇《李小龍傳奇》已經落幕了,李小龍的英雄形象已再一次深深地刻進人們的心中。也許劇情與史實有些出入,人物形象也不十分完美,甚至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比如主人公高傲的姿態(tài)和好斗的性格,易被當今紈绔子弟所偏愛,但我們不能因此苛求劇作者,更不應苛求歷史原型。要正面理解而不是曲解李小龍見義勇為的俠義心腸。綜觀李小龍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不難看出,他決不是一個平凡的市井斗士,而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年輕人應當向李小龍學習什么,想必無須本文贅述吧。 (200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