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習俗,其本意是修繕墓地,表達對祖先的懷念之情,同時發(fā)揮敦親睦族的作用。然而,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開放和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許多地方的祭祖活動規(guī)模越來越大,出動的人數越來越多,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網上流傳的溫州都市報3月24日的報道,令人驚訝。23日上午,溫州水頭鎮(zhèn)鳳灣村張姓族人清明掃墓隊伍多達1000余人,出動了120多輛車子,民間樂隊就叫了十幾班,經過一些村鎮(zhèn)時,還引起了路阻。為了這次掃墓活動,村里擺了35桌酒席,全村村民捐了20多萬元,一共花了15萬多元。
再說說眼見的事實吧。近日,筆者所在縣城也出現了一列長長的掃墓車隊,56輛各種型號的車輛貼著統(tǒng)一的寫著某氏祭祖的紅紙標志,在樂隊車的引領下,緩緩通過天堂大橋,經天堂大道駛出縣城,引來眾多居民的圍觀。
祭祖如此講排場,弊端甚多。一是浪費資源,不符合勤儉節(jié)約的光榮傳統(tǒng),何況生活貧困者大有人在。二是影響交通,引起路阻,無交警疏導,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三是波及政權,通過大規(guī)模的祭祖活動,客觀上結成強大的宗族勢力,無形中對鄉(xiāng)村政權組織形成巨大的政治壓力。四是易發(fā)事端,出現爭執(zhí)、混亂局面,若被居心不良者利用,還會發(fā)生宗族械斗事件。
江西都昌縣針對祭祖活動可能出現的問題,不久前提出“五要五不要”的要求:一要文明祭祖,不要把祭祖搞成迷信活動。二要健康祭祖,不要把祭祖活動庸俗化。三要節(jié)約祭祖,不要在祭祖中鋪張浪費。四要廉潔祭祖,不要趁機搞腐敗活動。五要安全祭祖,防止出現安全問題。民政部也向全國推廣居家祭祀、網上祭祀、社區(qū)公祭、電視公祭、集體公祭等現代時尚的祭祀方式。各地都應該采取一些措施,借鑒好的做法,引導人民群眾過一個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節(jié)。
當然,正常的掃墓祭祖活動還是應該進行的,只是須本著文明、節(jié)約、安全、環(huán)保的原則,大可不必講排場。須知心祭重于身祭,保持一顆懷念祖先、孝敬父母之心,讓活著的人和后來者懂得重孝感恩,學會積德行善,這才是最重要的。
(2008.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