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奧運會火炬在境內(nèi)外傳遞以來,國內(nèi)各大媒體的報導(dǎo)中幾乎都把火炬稱為“圣火”,這著實讓人有些納悶。一個很平常的國際體育賽事在信仰唯物主義的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國家里舉辦,有什么必要將之涂上神圣的色彩呢?
先說說“圣”是什么意思。翻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凡在表示事物的名詞前加上的修飾詞“圣”,有以下幾種解釋:①最崇高的。如:圣地。②封建社會尊稱帝王。如:圣旨。③宗教徒對所崇拜事物的尊稱。如:圣經(jīng)。④稱學(xué)識或技能有極高成就的。如:圣手。對照這些解釋,如果把奧運會產(chǎn)生的某項冠軍稱為某項圣手,似乎還講得過去,而火炬卻難以對號入座了。
其實,“圣火”一詞,古已有之。《南史·齊紀(jì)上·武帝》:“是歲,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而至,色赤於;鸲,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二十餘日,都下大盛,咸云‘圣火'!边@里的“圣火”是指以炙灼治病時所燃之火。因偶有驗,故稱。民間亦有巫人、術(shù)士借此托神佛之名者。還有,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六:“飛舞著金翅鳥的龕前,兩盞熒熒的圣火,浮燈似的燃著!边@里的“圣火”則是指神佛像前所置的油燈。看樣子,表示賽事的“圣火”在中國古籍里難覓蹤跡。
那么,我們就把眼光投向國外吧。據(jù)說,奧林匹克火炬儀式起源于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的故事。古希臘神普羅米修斯為解救饑寒交迫的人類,瞞著宙斯到阿波羅太陽神偷取火種,帶到人間,火到人間就再也收不回去。宙斯只好規(guī)定,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須向他祭祀。于是古奧運會開幕前必須舉行隆重的點火儀式,由祭司從圣壇上燃取奧林匹克之火,所有運動員一齊向火炬奔跑,最先到達(dá)的三名運動員將高舉火炬跑遍希臘,傳諭停止一切戰(zhàn)爭,開始四年一度的奧運會。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恢復(fù)后,1912年顧拜旦提出了點燃奧林匹克圣火的建議,1928年開始實施點燃奧林匹克圣火的儀式。自1936年,奧林匹克圣火開始從奧運會的故鄉(xiāng)希臘奧林匹克點燃火炬,然后將火炬接力傳到主辦國,并于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到達(dá)舉辦城市,開幕式時進(jìn)入會場,一般由東道國著名運動員點燃塔上焰火,直到閉幕時熄滅。由此看出,奧運“圣火”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不過,在國際奧組委的英文官方網(wǎng)站中,“奧運火炬接力”就是“Olympic Torch Relay”。火炬(Torch)之前既無“神”更無“圣”。如此說來,不稱“火炬”而稱“圣火”,實在是自作多情哪。
網(wǎng)上有贊成稱“圣火”的,理由不一。有人講,中國民眾稱“火炬”為“圣火”并不是將它神化,是真正表現(xiàn)了民眾對“奧運”和平之旅的一種期待。有人講,這相當(dāng)于一個國家的顏面,祖國是神圣的,稱為圣火沒有錯。按照前者的觀點,將來中國舉辦的所有國際性活動,是不是都要加上“圣”字?按照后者的觀點,中國本土上的所有事物都非“圣”莫稱了。
不稱“圣火”,就稱火炬,是一種科學(xué)、務(wù)實的提法,絲毫無損奧運盛會的光芒,有何不可呢?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