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徐增在《而庵詩話》中說:“詩乃清華之府,眾妙之門,非鄙穢人可得而學(xué)。洗去‘名利’二字,則學(xué)可得其半矣!笨梢娫娕c名利不相容,欲尋學(xué)詩法,先去名利心。
言為心聲,詩言志。作詩有感而發(fā),直抒胸臆,出自真情實(shí)感,沒有一點(diǎn)虛假,自有可觀處。如民歌就是極好的例證。馮夢龍《序山歌》云:“山歌雖俚甚矣,獨(dú)非鄭衛(wèi)之遺與?且今雖季世,而但有假斯文,無假山歌,則以山歌不與詩文爭名,故不屑假!崩铋_先在《詞謔》中也說:“如十五國風(fēng),出諸里巷婦女之口者,情詞婉曲,有非后世詩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以其真也!币虼耍恍┤税衙窀栀潪樘旎[。這種率性而為的天籟,源于真心,抒發(fā)真情,傳遞真意,自然造就了真正的好詩歌。
然而,作詩者若有名利之念,則心不誠、情不真、意不純,焉有佳作面世?詩為名而作,則必?zé)o病呻吟,小題大作,搜奇獵勝,忸怩作態(tài),意欲超群,實(shí)為作秀。詩為利而作,則必取悅于人,投其所好,頌則肉麻,諷則刻薄,全無詩味,只有銅臭。
歷來詩有大成者,皆淡泊名利。李白遍游名山大川,詩歌雄奇豪放,人稱“詩仙”。杜甫善陳時(shí)事,尤重民生,世號“詩史”。陶淵明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被后人稱為“田園詩人”。王維隱居終南、輞川,描寫山水田園,古人評之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卻處世達(dá)觀,晚年寄情山水,成為杰出的文學(xué)家。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由此看來,學(xué)詩要先將心境打掃干凈,容不得名利的污染。做不到這一點(diǎn),那就肯定與好詩無緣了。
200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