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的節(jié)奏及其語法特點
發(fā)布時間:2011/7/12 9:09:07 信息類別:初入黌門 調(diào)整字體: |
㈡語序的變換
在詩詞中,為了適應聲律的要求,在不損害原意的原則下,詩人們可以對語序作適當?shù)淖儞Q,F(xiàn)在舉出毛主席詩詞中的幾個例子來討論。
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钡诙涞囊馑际侵袊ㄉ裰荩┝鶅|人民都是舜堯。依平仄規(guī)則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億”放在第一二兩字,“神州”放在第三四兩字,“堯舜”說成“舜
堯”!皥颉弊址旁诰淠,還有押韻的原因。
《浣溪沙·1950年國慶觀劇》后闋第一句;“一唱雄雞天下白”,是“雄雞一唱天下白”的意思。依平仄規(guī)則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所以“一唱”放在第一二兩字,“雄雞”放在第三四兩字。
《西江月·井崗山》后闋第一二兩句:“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薄氨趬旧瓏馈焙汀氨娭境沙恰倍际浅烧Z,但是,由于第一句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仄”,所以“森嚴”放在第三四兩字,“壁壘”放在第五六兩字。
《浪淘沙·北戴河》最后兩句:“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曹操的《觀滄!吩姷木渥邮牵骸扒镲L蕭瑟,洪波涌起。”依《浪淘沙》的規(guī)則, 這兩句的平仄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所以“蕭瑟”放
在第一二兩字,“秋風”放在第三四兩字。
語序的變換,有時也不能單純理解為適應聲律的要求。它還有積極的意義,那就是增加詩味,使句子成為詩的語言